“琴江河畔綠柳低垂、綠草茵茵、鳥鳴聲聲;水面波光淋漓,兩岸秀色倒影其中;行走于城中,古城墻、古民居,古色盎然,仿佛夢回唐宋……”隔上一段時間就要帶上家人來石城過周末的福建游客陳石峰,在微博上大力推薦著石城。陳石峰的推薦源自于我縣推行“全域式”旅游,打造美麗鄉愁旅游城市。
我縣強化“全域旅游”理念,把城區作為大景區的有機組成部分,聚焦紅、古、客、綠的旅游特色,著力“打造贛閩邊際客家文化生態休閑城市”。我縣充分發揮“環山多石、聳峙如城、琴江河蜿蜒穿城而過”的自然秀美優勢,以琴江河為主軸,以周邊山川為城郭,規劃“一江兩岸、五橫五縱一外環”的城市格局,充分尊重城市文化脈絡,遵循“新城建設不改古城風格,新式建筑不占古建筑地盤,古城遺跡留駐新城街巷”建設原則,將殘存的618米城墻進行修繕加固;將早已坍塌的“閩粵通衢”鎮武樓復原;科學規劃琴江客家文化主題公園,合理安排振興大道、人工湖片區、寶福院塔等三大片區,將客家風情與生態理念巧妙融入城市建設,先后啟動建設特色文化展覽館、客家旅游文化一條街、市民公園、琴江公園等一大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項目,將其打造成展示歷史文化及客家文化的綜合場所。構建城在景中、景在城里的格局。2014年,我縣入選“中國最美鄉愁旅游城市30強”。
精致縣城不僅體現在溫婉秀美的小城,更是滲入骨子、透入市民生活的精致人生。我縣樹立人本理念,做好綠色增量文章、建好文化休閑空間。在全城綠化的基礎上,以水為“帶”、以路為“軸”、以園串“珠”、以道為“景”,增加綠化厚度,在鷹瑞和石吉高速、206國道全線補植補造景觀樹,打造季相變化、特色鮮明的綠化亮點路段;以縣城“一江兩岸”為主軸線,把沿江大道打造成綠色休閑長廊。充分考慮山體、河流、歷史文化等自然人文環境,使綠地系統和山體相互契合,充分體現“山存林、林生水、水養城、城載人”的理念,實現開門即見綠、戶戶有綠色。目前,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5%,活立木蓄積量470.58萬立方米,空氣質量優良率一直穩定在99.4%左右。今年,我縣入選“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”。同時,縣沿河兩岸合理布局廣場、公園,留足空間建設亭臺樓閣等休閑場所,實現城市居民活動有場所、休息有處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