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夏時節,石城縣琴江鎮西外村里產業發展、項目建設如火如荼。
作為毗鄰石城縣中心的“城中村”、縣里多個大項目集中的“規劃區”,這里人均耕地面積少、失地農民多。“夯實發展基礎、拓展就業路徑、增強脫貧信心。得益于掛點幫扶的縣城投集團出智出資出力,以及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,2017年西外村脫貧人口15戶58人。”西外村村支部書記畢標賢說。
完善設施 保障飲水安全
石城縣西華山大山深處,廖家寨一股山泉潺潺流出,一個取水口基腳寬3米、壩頂寬1.2米、堤壩高2.5米的全新水陂已經建成,取水口到蓄水池的1000米水管也已經安裝完畢。這意味著,西外村民的用水歷史將被改寫。
過去,西外村較為偏遠的珠付、破塘等7個村民小組沒有通上自來水,1300多人一直飲池塘水、河水,不但不衛生,而且每逢枯水季節常缺水,村民排隊挑水,甚至半夜起床挑水,用水貴如“油”。有一次,年過花甲的羅文子半夜去挑水,還由于路陡天黑而摔跤,造成左手骨折。
經過掛點幫扶的城投集團多方籌措資金,投資98萬元的西外村飲水工程于3月6日開工。目前已完成50立方米集水池、兩處蓄水水陂等建設,通往7個村民小組的4300米自來水主管道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中。
發展產業 引導就近就業
西外村總面積19.2平方公里,含25個村民小組,970戶、3890人,人均耕地面積0.6畝,近年來由于城市規劃建設,石城中學新校區、西城體育中心等縣級重大項目均選址于此,失地農民較多。
立足西外村“家底”,村里依托毗鄰西華山的優勢,發揮農村能人作用,大力發展養魚、養豬、種蓮、種菜等種養產業。村民黃運明計劃發展養魚,但是缺少水面和耕地,對此,幫扶干部和鎮村干部精心做好“土地流轉”工作,鼓勵貧困戶采用土地入股、勞力入股等方式,同黃運明一起“抱團發展”。張洪文、黃細明等幾個入股貧困戶每年戶均增收數元。
西外村還結合旅游強縣戰略,瞄準鄉村旅游這一領域,準備拓展養魚垂釣等項目,目前完成土地流轉已經開工建設。針對年紀較大的貧困戶,城投集團發揮行業優勢,為他們提供建筑工地安保等工作強度不大的就業崗位,共幫助10多名貧困戶就近就業。
控輟保學 扶智扶志并行
3月3日,西外村村民羅旭強完成石城職校電商專業報名注冊之后,第一時間打電話給他的幫扶干部——石城城投集團董事長朱興才告知喜訊。朱興才介紹,在西外村扶貧掛點期間,他深深感到,扶貧要先扶智。要想斬斷窮根,必須阻斷“無知無智無志”的貧窮代際傳遞。
朱興才在走訪中了解到,羅旭強身處一個失去爸爸、媽媽改嫁、姐弟三人相依為命的家庭,為了給姐姐減輕負擔、讓哥哥安心讀書,羅旭強初中畢業后就步入社會務工養家,如今對學習文化知識仍有強烈的渴望。他當即表態:“我全力支持你重返校園讀書!只要你重返校園讀書,其他的事情我全包了。”
類似這樣的故事,在西外村不是個例。幫扶的城投集團將日常走訪于適齡兒童、中小學生新學期報名相結合,耐心細致地和村民談學習的重要性、學習知識對將來就業的好處等,深入淺出的說服教育說服了多位輟學少年重返校園,實現了西外村學生零輟學。
扶貧還需扶志,針對部分貧困戶對脫貧認識不高、信心不足。集團分管領導黃小堅、第一書記鄭從根等幫扶干部和鎮村干部常常登門上戶“走親戚”。不但宣傳黨的扶貧幫困政策,而且與貧困戶促膝長談,問疾苦、出對策、找路子,增強脫貧信心,激發脫貧的內生動力。